近来,河南劲风往后,多地呈现小麦倒伏现象,引起了遍及重视。当时,正是河南小麦灌浆期,间隔老练收割还有15天到20天,倒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倒伏之后,是否有缓解之策?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工业技能系统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农科院小麦工业专家团团长、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。他表明,劲风形成部分地区小麦倒伏,整体来看,对全国小麦成长影响不大,在倒伏产生区域,条件答应的情况下,可采纳一些抢救办法,一起,还要警觉随后或许呈现的干热风,要强化“一喷三防”预防办法的执行。
刘录祥。受访者供图
劲风刮倒小麦,可采纳补救办法
河南当地气候监测数据显现,此次劲风首要呈现在淮河以北,其间新乡西北部、郑州西部、许昌北部部分12到13级。劲风往后,多地呈现小麦倒伏现象。
河南是产粮大区,粮食总产值居全国第二,小麦产值全国榜首,终年耕种面积在8500万亩以上,其间超越千万亩的地级市就有四个。刘录祥介绍,“劲风往后,技能系统和小麦工业团及时展开了现场查询,首要集中于劲风前刚浇灌过的麦田和抗倒功能较差的种类地块。新乡、安阳、鹤壁等区域倒伏面积较大,豫南和豫西相对较少,集体较大、根茎部病害产生较重的麦田有点片倒伏。农业乡村部和当地政府十分重视,正在抓住施行倒伏麦田补救办法。从全国看,对整个夏粮收成影响不大。”
当时,全国小麦大部分进入灌浆期,其间收成最早的西南麦区,夏收现已过半,一起,作为每年农机大迁徙、进行大规划夏收的湖北,也已开端零散收割,估计在本月20日左右,敞开规划收成的进程。
坐落黄淮海平原的河南,当时小麦仍在灌浆期,间隔收割还有15到20天。此刻倒伏,会遭到怎样的影响?刘录祥介绍,“倒伏会影响籽粒灌浆,在必定程度上影响产值。虽然这种影响在全国夏收中不算大,但对当地详细农户来说,的确会带来丢失。”
倒伏的小麦是否能够抢救?刘录祥介绍,“网上不少人说不能扶,这是有道理的,倒伏小麦人力扶正会伤及根系。事实上,小麦密度很大,一亩地往往有几十万麦穗,严峻倒伏地块植株穿插堆叠,也很难一株一株去扶,尤其在大面积栽培的当地更是如此。有条件的当地,要抓住使用无人机补喷一些叶面肥,最大极限协助小麦康复灌浆才干,由于倒伏的小麦,并不必定会折断,灌浆仍会继续,这时分喷施成长调剂类物质,是有必定作用的。”
为何有些不倒,抗倒伏性是要害
倒伏是影响小麦产值的重要因素,事实上,呈现在上世纪五六十时代的绿色革命中,抗倒伏功能更强的矮秆化便是代表性改变。数十年中,包含小麦在内的多种作物,都阅历了矮秆化的进程。
在此次劲风中,记者也注意到,当地大众拍照的视频显现,只是隔着一条田埂的两块麦田,一块简直彻底倒伏,而别的一块地里,小麦垂直矗立,彻底没有倒伏。
“抗倒伏性是高产育种中十分重要的功能,也是种类大面积推行中十分具有优势的功能。”刘录祥说,“但实践出产中,的确还有一些农户,会栽培抗倒伏功能不过关的种类,在没有遇到特别气候的时分,看不出差异,一旦遇到相似的强雨劲风,就很简单倒伏。”
此外,出产中选用的农艺办法,也影响着小麦抗倒伏的功能,刘录祥介绍,“比方有些农户,耕种量很大,麦穗稠密,以此取得更高的产值。但过密的情况下,小麦茎秆不行粗大健壮坚韧,也简单倒伏,假如刚好栽培的是抗倒性不强的种类,就更麻烦了。事实上,每一个种类,对密度的要求都不相同,在栽培的时分,仍是要依照种类的特性,选用配套的农艺技能,这样才干最大化地发挥种类的优势,取得更好的收益。”
近期继续高温,警觉干热风影响
2021年暴雨,2023年烂场雨,河南小麦为何多灾多难?事实上,不只河南小麦,全国小麦在整个成长发育阶段,都是气候改变频频的时节。
“小麦老练,正好是春夏之交,此刻气候改变频频,影响小麦出产的气候也很简单呈现。”刘录祥说,“但全国小麦出产区域广泛,从西南麦区到黄淮海,再到北部春麦区,横跨多个省份,而气候影响多在部分,经过区域之间的平衡,能够保证全国小麦出产根本安稳。”
一起,完善的绿色植保和农技推行系统,也是我国粮食出产坚持稳产、丰登的重要根底。刘录祥介绍,“我国有全球最大的植保和农技推行系统,这一系统一向掩盖到县、乡,能够及时猜测和防治各种病虫害、应对天然灾祸,比方本年,湖北赤霉病天然发病重于从前,不少人忧虑湖北小麦出产会因而遭到影响,但实践上,本年在赤霉病爆发之前,就现已进行了大面积的防治。从现在湖北小麦的出产局势看,能够说,本年湖北的赤霉病防治,是最深化、作用最好的。”
跟着夏日的到来,我国大部分当地开端进入高温时节,气候预报显现,多地近期都将或许呈现继续高温。刘录祥提示,应警觉高温带来的干热风,“干热风是小麦灌浆老练期常见的灾祸现象,它会快速催熟小麦,致使灌浆期缩短,从而影响产值,一般称之为‘杀青’,所以未来一段时间,都要警觉干热风的影响,部分地区还要防治好叶锈病和蚜虫等的损害,要执行好‘一喷三防’和‘统防控制’,尽或许延伸灌浆期,进步小麦产值和质量。”
新京报首席记者 周怀宗
修改 张树婧 校正 柳宝庆